科技“亮剑” 转危为安
来源:科技日报    2021-10-27 16:54:52

疫情就是军情,一线就是前线!

不由分说、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我们为什么能够快速应对、有效应对?

为了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科技日报记者10月25日走进正在北京举办的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在这里,鲜红色的转运呼吸机讲述着抗疫时刻的分秒必争,雪白的气膜帐篷实验室再现了抗疫历程中的紧张有序,黑金辉映的消杀机器人仍诉说着“挺进!挺近!”的节奏……

在这里,我国科研战线锁定病毒、追踪病毒、免疫病毒的有效应对“三步走”贯穿展现于科技抗疫展区、重大专项展区、开放合作展区等不同环节……

科技抗疫打响“闪电战”

“疫情暴发一周内获得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迅速分离病毒,确认新冠病毒为此次不明原因肺炎疫情的病原体。”写在重大专项展区一进门展板上的这句话,勾起不少人22个月之前的回忆。

那时,不明原因肺炎疫情中的“不明”没能持续多久,我国的科学家便在茫茫病毒世界里,锁定、确定、分离到病原体,以严格的“科赫法则”为准绳,摘掉了“不明”的帽子,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这样的速度令国际同行也为之惊讶。世界卫生组织当时做出的评价是:“用创纪录短时间甄别出病原体。”

锁定病毒就能更好地对付病毒,通过向全球共享病毒基因组序列,针对新冠病毒的检测试剂、疫苗、药物等的研发形成了“闪电战”一气呵成的势头。在展览现场,各式各样的检测试剂盒逐一亮相:碟式芯片法的核酸检测试剂盒、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法的核酸检测试剂盒、免疫层析法的抗原检测试剂盒、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的抗体检测试剂盒……

检测试剂盒的丰富和量产,使得我国的检测能力大幅提高。据可查询到的权威数据显示,我国有资质的检测机构2020年3月为2081家、2020年6月为4804家,10月2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已建成的全国核酸检测机构数据库收录了全国8500多个核酸检测点的数据。

我国新冠病毒日检测能力也大幅提高。以核酸检测能力为例,2020年3月为126万人份/日,2020年6月为378万人份/日,2021年2月为1600万人份/日。

时至今日,强大的核酸检测能力仍支撑着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有力防控,通过区域内、网格内的检测服务全覆盖,实现对突发疫情及时追踪、精准防控。

创新“补给”厚积薄发

截至10月24日,我国接种新冠疫苗22.46亿剂。

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不仅能看到我们最熟悉的疫苗,还能了解到它们前世来生的故事。一大一小两只恒河猴模型端坐在展台、举目四望,与新冠病毒的实体模型同台展出,它们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和新冠肺炎疫情又有什么关系?

原来它们为我国疫苗、药物的研发作出了不小的贡献。2020年1月29日、2月14日,中国科研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转基因小鼠模型和恒河猴模型的动物模型构建。业内评价,如果没有动物模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攻关将会面临难以想象的被动局面。在进入临床试验之前,这些模型动物为人类先试药,确保安全性。

在创新“补给”的有力支撑下,我国新冠疫苗研发全面推进。据统计,我国已有24个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涵盖5条技术路线,4款疫苗附条件上市。

更多创新未来可期

10月26日国新办发布会权威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已经向106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15亿剂疫苗。

不止如此,针对新冠病毒的轮番变异,新冠疫苗升级迭代的研发也从未停下脚步。例如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的展板显示,针对贝塔变异株、德尔塔变异株已经推出了有效的二代灭活疫苗,同时研发了针对所有病毒变异、具有广谱中和效力的二代新冠重组蛋白疫苗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对变异株具有保护效力的mRNA疫苗。

首台、首次、开创性、解决难题……在与科技抗疫相关的展览上,细心观众会不断发现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标志性词语,它们背后都有着独特的抗疫经历。例如,有着“抗疫之星”称号的VG70呼吸机就是国产首台涡轮呼吸机,有创、无创通用,敏捷精准,已为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供应近6万台。新冠病毒三维结构的解出,开创性地展示了病毒腔内的结构和分子机制;疫情期间在武汉金银潭医院作出贡献的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装备,解决了无创就能进行肺部定量、可视化检测的科学难题,用于精准评估新冠患者肺功能损伤。科技创新“亮剑”群星闪耀,更多创新未来可期——冷链包装灭活新技术已通过评审,有了它,新冠病毒经国际冷链“潜进”我国的可能性寥寥;新冠用药也在多点发力,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等单位的抗体药物、干细胞药物等多个新型药物已经开启临床研究……

Copyright   2015-2022 华声玩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联系邮箱:55 16 53 8 @qq.com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