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货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期协”)最新数据显示,3月份全市场150家期货公司实现净利11.03亿元,环比大增143.69%,总规模达1.49万亿元,逼近1.5万亿元关口;不过,一季度交易额虽有所下滑但交易量却有所增长。
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院长王骏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2月份,期货业受春节假期影响和交易日数量减少影响,单月成交和净利数据等有所下滑,但从3月份表现来看,已回归至正常水平;同时,在海外市场波动影响下,一季度全市场相关数据有所调整。展望下半年,基于对场外业务、做市交易和保证金融资新业务回归期货公司的预期,期货市场在整体规模和经营模式上都将会有很大改变。
中期协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末,全国共有150家期货公司,一季度合计交易额为120.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28.36万亿元相比下滑6.05%,成交量为17.26亿手,较去年同期的15.32亿手增长12.64%;同时,实现净利23.2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6.52亿元下滑12.41%,手续费为47.9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9.04亿元相比下滑30.49%。
(资料图片)
行业经营已回归正常水平
“一季度全行业净利有所下滑,主要受自有资金投资收益回撤和2月份春节假期因素影响,致使期货公司整体手续费收入同比大幅下滑。”王骏说,但从3月份表现来看,行业经营已回归正常水平。
数据同时显示,3月份,150家期货公司合计实现交易额为49.79万亿元,环比2月份的40.86万亿元增长21.87%,交易量为7.48亿手,环比2月份的5.63亿手增长32.83%;营业收入为35.78亿元,环比2月份23.97亿元增长49.31%,净利润为11.03亿元,环比2月份的4.53亿元增幅为143.69%。
北京某期货分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一季度整体净利和手续费下滑,还与交易所返还和日内手续费提高有直接关系,这从交易额下滑就能体现。
此外,在客户权益和总资产方面,截至3月份,全市场合计管理规模达1.49万亿元,较2月份的1.48万亿元小幅增长0.83%;150家期货公司总资产为1.71万亿元,较2月份的1.70万亿元小幅增长0.82%。
虽然期货业一季度经营数据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或下降,但部分公司表现相对较好。4月24日,南华期货发布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84亿元,同比下降10.09%,但实现净利润5676.56万元,同比增长86.26%。
南华期货表示,营业利润增减变动幅度超过30%,主要系境外金融服务业务规模同比增长,使得相应收入增长所致,包括利润总额、净利润、基本每股收益等指标的增减变动幅度超过30%。
年内或迎较大改观
长期以来,期货公司收入主要依靠经纪业务,经营模式较为单一,虽然在近些年又逐渐放开资管、投资咨询和风险管理业务,但仍有很多制约期货公司加快发展的因素。不过,随着做市交易、保证金融资、自营和衍生品交易等业务今年可能放开,今年期货市场或迎来较大改观。
今年3月份,《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正式发布,业内对期货公司业务范围扩宽和准入门槛提高热议已久。在王骏看来,随着做市交易、保证金融资、自营和衍生品交易等业务今年可能放开,将有效解决制约期货公司发展的瓶颈问题,并对未来行业发展产生较大改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提升期货公司业务规模;二是丰富期货公司盈利模式;三是期货公司间竞争将加剧;四是新业务回归期货母公司,资源使用效率提升;五是对期货公司风控要求提高。
“可以预期,期货公司将从多元化发展向一体化转变,可全方位地满足客户多元的综合化服务需求,实现向衍生品综合服务商转型。”王骏表示,新业务将进一步拓宽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但适度提高准入门槛,也将进一步拉开公司间差距,形成两极分化局面。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