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津滨海讯(记者 范炳菲)“那时候我们没有休过周末,吃饭、睡觉都甭想踏踏实实的,就是大年三十,来人了也得赶紧背上药箱跟人家走。”提起原新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魏金财行医治病那些年,家属刘晓兰印象中最深的就是那些年的忙碌,甚至退休后他也没闲着,经常在村里给村民看病,至今已有近60年的行医经历。这份付出,不仅被周边的村民看在眼里,也得到市文明办的肯定,魏金财也被评选为2023年第一季度敬业奉献“天津好人”。
魏金财(左)在给村民看病
做乡亲们健康的“守护人”
1965年,魏金财在新城镇新城村的卫生所(保健站)当大夫。那个年代医生很少,在村子里能踏实下来当医生的更是不多。魏金财直接被分配到了自己的村子工作,面对的也都是从小看着他长大的村民们。魏金财深知,村里条件艰苦,村民们想要看病,去大医院实在太难了,于是他就安下心来,成了村医。
“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年下大雪,雪厚得门都推不开了,晚上9点多一个老大爷来我们家敲门,我记得那个老大爷还不是我们村的,离着得有七八里地。”刘晓兰回忆道,因为家里孩子高热惊厥,老大爷这才大半夜冒雪前来,魏金财也立刻收拾好药箱跟着老大爷走了,一直到凌晨2点多才又自己冒雪回来。“那会哪有什么交通工具,都是靠走路,那么晚了也不能让老大爷再走回来,最后连药费都是我们给出的。”这样的事在刘晓兰的记忆中数不胜数,哪个村民有个头疼脑热的都会来找他,卫生所不上班的时候就来家里找,从那时开始魏金财几乎就是全年无休了。
20世纪80年代初,魏金财开始负责管理新城镇卫生院。由于当时基层医疗水平还不完善,魏金财便主动申请到当时的塘沽医院儿科实习。考虑到村里的孩子跑跑跳跳容易摔伤骨折,他还专门请当时骨科医院的院长教他学骨科知识和技术。之后,村民不仅会抱着孩子到卫生院找他看病,魏金财的家也成了村民家门口的“儿科诊所”。
退休后当上“跑腿医生”
“老魏心善,上家来给我们看病从不收钱,给东西他也不要。”新城镇一位80多岁的村民说到,几十年来,魏金财经常背着他的药箱到村民家帮人看病,但这样的出诊都是义务的。因为找他看病的人太多,68岁那年魏金财才正式从新城镇卫生院退休。然而退休后,家里人发现魏金财虽然不在卫生院坐诊了,他还是会跑到村民家帮忙看病。
“退休后我们的收入并不高,我们两个身体不好,几次手术家底也都空了。但他总是说,咱们不讲究吃喝,少花点就行了,就这样每年买各种基本的医疗器材还得花千八百块钱。”刘晓兰说,因为长年累月的劳累,魏金财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病症,于是他就买了一辆电三轮代步,谁家有需要他就骑车去看病,他也成了村里人嘴里的“跑腿医生”。“他自己多难受都没间断给人看病,甚至好几次自己做完手术回来也没耽误,就是这次有点严重,神志不清了,这才看不了了。”刘晓兰有时候也会替丈夫委屈,自己一辈子行医救人受大累,到老了又疾病缠身受大罪,“他这么好的人,不该是这种结果啊!”但是刘晓兰不敢当着魏金财的面抱怨,甚至要自己躲起来哭,“他虽然意识不清醒,但是还听得到,他自己从不抱怨,我要是替他抱不平,他总会说‘这是我的责任,必须得干好’。”(区文明办供图)